宜君县十八届人大
二次会议文件(18)
关于宜君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2月8日在宜君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宜君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宜君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县关于经济稳增长各项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134”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守“三保”底线,多措并举稳增长、优化结构惠民生、统筹财力保重点,确保我县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12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5470万元的104.21%;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032万元,同比增收1813万元,增长8.1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851万元,占收入比重的65.96%,同比增收1989万元,增长14.35%;非税收入完成8181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6598万元,同比增支19103万元,增长12.95%。
2022年,上级财政下达我县补助资金149436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7885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69521万元,返还性收入1057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21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4.38%,同比减收7145万元,下降62.87 %,主要是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1025万元,同比增支13297万元,增长172.06%,主要为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12.59万元,收入总计19.59万元(均为上级补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2.0778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197万元,上年结余6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11262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030万元,滚存结余232万元。
(二)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上级财政部门核定我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01603万元,其中:一般政府债务限额47603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4000万元。
2022年,上级财政部门下达我县新增地方一般债券转贷资金4164万元,其中:宜君县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维护项目405万元,住建局宜阳街道办玉华路、文化东路等道路改造工程项目500万元,爱卫办宜阳街道二马路环境整治459万元,宜君县恒大实验小学操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800万元,宜君县五里镇棚户区改造项目300万元,宜君县哭泉镇棚户区改造项目800万元,棋盘镇棋盘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300万元,太安镇片区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300万元,雷塬综合服务中心雷塬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3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转贷资金15400万元,其中:宜君县高铁片区停车场项目3000万元,宜君县宜阳北街综合管沟建设项目4000万元,宜君县创业大厦建设项目3000万元,宜君县宜阳北街停车场建设项目3000万元,宜君县城区污水管网维修及部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1200万元,宜君县人民医院儿科病区搬迁改造及医疗设备购置项目1200万元;新增再融资债券转贷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偿还当年到期的政府债券本金。
截至2022年底,全县政府债务总额96172.7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42172.74万元,专项债54000万元。根据上级财政部门评定,全县政府债务规模在限额以内,风险总体可控。
二、2022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强化清单管理,全力支持经济稳增长。今年以来,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经济稳增长各项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细化工作措施,以清单化推进财政支持经济稳增长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加强税费政策落实。继续实行已有6个行业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国家对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同时成立宜君县退税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以专班、专人、专窗落实留抵退税工作,并加强退税资金保障,提高退税时效。全年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调库8000余万元。二是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强化收入动态分析,确保应收尽收。同时,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统筹财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三保”保障,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应保尽保。三是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持续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标《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对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由6%-10%提高至10%-20%;降低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工程门槛,将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评审优惠幅度由2%-3%提高至4%-6%。发挥困难资金帮扶和转贷基金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关于《我县中小微企业租金减免实施方案》,面向服务业小微企业1户、个体工商户104个落实4个半月25.13万元租金减免。四是落实政府性融资担保相关政策,对2022年6-12月新增单户2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担保费率由1%降至0.5%以下。截至目前,按0.5%收取担保费共8户1440万元,为小微企业减免担保费13.4万元。长期坚持“金融服务敲门问需”活动,落实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推进与银行深度合作,帮助企业争取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的借贷成本。
(二)加强底线兜牢,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年初压减单位专项业务费中列支的工作经费类支出预算、公务经费预算在标准的基础上统一压减5%,统筹财力,精细测算三保需求,做好三保预算,并向上级财政部门做好“三保”预算报备工作;预算执行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县级财政资金优先安排用于“三保”支出,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各单位正常运转和基本民生支出落实到位,全年“三保”支出76143万元,实现“三保”支出无缺口,有效保障基层运转和社会稳定。二是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全年疫情防控投入1871.25万元,全力保障全县核酸检测、交通防控卡口建设、隔离点建设、防控物资设备等各类需求,为我县打好疫情防控战做好财政保障。三是支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年教育支出19416万元,切实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了学校公用经费,加大了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四是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513万元,深入贯彻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全力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工资、农村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生活救助等所需资金;全年卫生健康支出16407万元,大力支持中医医院建设、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基本药物补助、村卫生室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等项目。五是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初预算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并积极与上级财政部门对接,全力做好2022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全年整合涉农资金21497.5万元,已拨付单位21497.5万元,资金拨付率100%,部门已支出18582.43万元。六是城市更新持续推进。全年投入5000万元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投入7000万元支持县城管网改造、北街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638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居住环境。
(三)严格规范管理,持续防范化解风险。一是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新增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上级财政部门核定债务限额以内,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二是加强政府存量债务化解。通过加大财政资金预算安排、政府债券置换及夯实债务单位责任,督促单位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等化解债务。2022年年初预算安排政府债务偿还专项资金预算,并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2000万元,用于偿还到期的政府债务,坚守我县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三是保障合理需求。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紧盯专项债券政策方向,结合我县发展需求,2022年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5400万元,有效地发挥债券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四)推进财政改革,持续提升财政效能。一是加强直达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直达资金管理要求,从接收、分配、使用、监管等环节,明确职责,夯实责任,加强直达资金流向跟踪监控,推动资金快速直达、精准使用,直接惠企利民。2022年,我县共收到上级下达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公共卫生服务、困难群众补助、农业生产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和就业补助等各类财政惠民直达资金41414.54万元,已全部拨付单位,单位已支出38623.40万元,支出进度93.3%。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推进绩效运行监控,将15个重点项目和10个单位纳入重点监控范围,所有单位纳入日常监控范围,对支出进度缓慢和偏离目标的项目通过预算约束等方式,规范单位资金使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扩大绩效评价规模,选取9个部门整体和16个重点专项进行绩效评价,涉及评价金额为2.2亿元,通过不断扩大绩效评价规模,促使部门形成“花钱必问效”的绩效管理理念,并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2023年度预算安排。三是稳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按照中省市推进预算一体化改革要求,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单位往来资金逐步纳入预算一体化管理,加强沟通协调,组织预算单位进行业务和系统操作培训,提高业务技能,确保了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期内财政工作正常进行,进一步推进预算改革工作。四是积极推进财政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督促各成员单位围绕各自监测指标积极开展工作,联合县农业银行在宜阳、彭镇和太安三个财政所进行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试点,并对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办、服务中心)、乡镇财政所和经济较活跃的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理事长进行了镇域经济相关业务培训,进一步激发服务镇域“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强化监督力度,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财政平稳运行,积极组织开展全县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明确了国库管理、“三保”保障、防范债务风险、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国有资产管理、减税降费等八个领域各阶段工作内容和要求,通过全面自查、重点复查、整改落实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单位财务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同时,充分利用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从项目入库、资金拨付和使用、单位账务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各环节安全规范。
各位代表,2022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及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2022年我县增值税留抵退税财政调库8000余万元,县级财源结构相对单一,财政收入稳增长的难度增大;民生保障扩面提标、县域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带来的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大,预算平衡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债务逐步进入还款期,债务偿还压力增大,对财政稳健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得力措施,积极解决。
三、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及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扎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134”发展思路,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过紧日子思想,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兜牢“三保”底线,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推动预算绩效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二)编制原则
2023年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持续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零基预算,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强化预算约束管理,持续压缩一般性支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以优先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为重点,加大预算统筹力度,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确保预算编制科学、规范、合理。
(三)2023年财政收支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410万元,较上年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130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的75%;非税收入441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的2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41794万元(其中当年本级财力安排88794万元,上级专款预算安排53000万元),其中:2023年县本级“三保”预算安排63100万元,具体为:保人员工资预算安排52547万元,保运转预算安排5335万元,保基本民生预算安排5218万元。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41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6171万元,收入共计143581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41794万元,上解支出1787万元,支出总计143581万元。
2.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
202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000万元,加上上级提前下达的补助3万元,收入总计4003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003万元,主要用于政府债务化解。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7.5122万元,均为上年结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7.5122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54.5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254.52万元。
5.地方政府债务
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年初按照上级财政部门核定的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101603万元控制。2023年新增债券需上级财政部门核定我县具体额度;新增债券待上级财政部门正式下达后,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四、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多方联动,持续做好组织收入。一是超前谋划,周密部署。根据年初收入计划,强化事前分析预测、及时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征管措施和办法未雨绸缪。二是健全机制,强化征管。财政、税务相关部门紧扣“加强税源监控”和“提高收入质量”两个重点,加强分析,强化对全县重点企业税源动态的监控,及时研究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征管合力,确保应收尽收。
(二)强化约束,持续加强财政保障。一是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全面贯彻“零基预算”,持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必需资金,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减行政经费,精准加强“三保”保障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及城市更新等重点支出。二是从紧有序安排支出。统筹财力,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财政政策和资金紧跟县委县政府各项重点工作部署的落实。三是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严控新增项目支出,不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做好税费减免、资金支持、贷款贴息等措施,促进政策落实见效,真正惠企利民。
(三)强化管理,持续增强风险防范。一是妥善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局、长远和过“紧日子”的思想观念,规范举债行为,将债务规模控制在上级核批的限额以内。二是加强沟通,提前谋划新增债券项目储备,做好债券资金申报工作,同时在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好用足用活政府债券额度,充分发挥债券资金效益,服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坚持“谁举债、谁负责”原则,落实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偿债资金安排和多渠道筹措资金,稳妥化解债务存量。
(四)加强建设,持续打造过硬队伍。继续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财政的一项重点工作,不断增强财政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打造敢担当、善作为的财政队伍。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起步之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各位代表的监督支持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充分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作用,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